武大附小,红了!
珞珈山下好读书
山中稚子勤学问
历史源于武昌高师附小
百年传承,接续前行
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武大附小
红的绚丽多彩
红的朝气蓬勃
立志寻梦的小小少年
是未来,是希望
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
跟珞珞珈珈一起
来认识不一样的武大附小吧
红,是百年传承
离武昌江滩不远的
武昌都府堤20号
是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
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
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
还是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
早期革命活动旧址
很多人不知道
这里正是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
(武汉大学前身)的附属小学
▲ 武昌高师附小 ▲
创办于1915年的武昌高师附小
是湖北省第一所公立小学
1922年至1927年
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
在这里任五年级级主任
和四、五、六年级英语教员
他以这里为据点
积极发展党团组织
▲ 陈潭秋 ▲
▲ 陈潭秋曾任教的教室 ▲
附小教师钱亦石、张朗轩、
徐全直、江子麟受他影响
成为武汉地区早期的党员
多名学生加入共青团
陈潭秋在历史课上
反复揭露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
国文课选用《新青年》等进步刊物文章
以及《马克思主义浅释》作为课本
由“红色教授”钱亦石任教
学生伍修权在附小毕业后
被派往苏联学习
后成长为著名的军事家、外交家
学生吴楚桢参加黄埔军校
在北伐战争中壮烈牺牲
学生范正松在大革命失败后
坚贞不屈,英勇牺牲
▲ 武汉各界游行示威的报道和传单 ▲
在风雨如晦、民族危亡的中华大地
陈潭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
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
播撒信仰的火种
用崇高的理想凝聚信仰的旗帜
董必武后来回忆称
那个时期的武昌高师附小
简直成了湖北革命的摇篮和指挥部
▲ 陈潭秋遗札 ▲
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
这里每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往事
都凝结着艰苦卓绝的牺牲奉献
见证着忠于信仰之先辈
艰难曲折的求索历程
红,是薪火不灭
在武汉大学校园内
有一座“校中之校”
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
很多人并不知道
这座看似普通的小学校园
曾经是武昌地区
颇有名气的一所中学
私立武昌东湖中学的校址所在地
▲ 私立武昌东湖中学 ▲
校内有一幢两层小楼
曾名“庚子烈士纪念馆”
它所纪念的“庚子烈士”
是指1900年在失败的“庚子革命”中
被清政府杀害的唐才常等自立军领袖
起义虽未成功
却是中国革命史上
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事件
它证明了保皇维新必然失败
由此革命党开始承担革命重任
此楼约建成于1935年
并非实质意义上的“纪念馆”
而是集礼堂、图书馆、教学楼
和行政办公楼四大功能合一的核心建筑物
依托国立武汉大学的声誉
以及绝佳的天然环境
“毗邻胜境,地绝尘嚣,
有大学可资观摩,有湖山足供游览
环境之佳,洵不多觏”
武汉大学著名教授杨端六和袁昌英的女儿
杨静远正就读于此
据她回忆
这里是一所半对外的学校
武大子弟仅占少数
更多的是来自周边地区的孩子
这里成为武汉大学与地方
合作兴学的一个经典范例
▲ 庚子烈士纪念馆 ▲
在东湖中学正式成立后数月
全面抗战爆发
不久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
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
也成为了当时远东反法西斯运动的
训练中心和重要指挥中枢
这一美丽的校园工程
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风云中
也铭刻下了武汉这片革命热土上
动人的火热记忆
而彼时坐落于珞珈山脚的武大附小
亦与之相隔不远
倡议恢复高考第一人查全性院士
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杨弘远院士
“感动中国人物”桂希恩教授
剧作家沈虹光女士等
均毕业于武大附小
▲ 1933年武大教职工与子女合影,左侧房子为武大附小旧址 ▲
或许是同属珞珈学脉之地
冥冥中缘分便已注定
多年后武大附小重建
正选在了私立武昌东湖中学所在地
承继红色荣光
肩负远大梦想
红,是继往开来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
百年之后的武大附小
依然传承着红色血脉
坚守着教育的初心
一幅幅革命照片
一个个红色故事
润物细无声地熏陶着一颗颗童心
在第一附属小学
每月第一周晨会
党员教师以年级为单位
集体给学生上微党课
讲述革命历史
厚植爱国情怀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
武大人的不屈和坚守
正源自于渗入血液
侵入心扉的红色基因
看,珞珈山下的小小少年
如稚嫩的树苗
正茁壮成长
RECOMMEND
▼一起来看这门武大宝藏课▼
▼点赞武大青年▼
▼我们一直在路上▼